
주옥함 记者wodemaya@newspim.com
登录 : 2025-10-17 16:13
纽斯频通讯社首尔10月17日电(记者 崔宪圭)"最近的中国电动汽车不仅质量提升了许多,价格也非常便宜。很多人都说,现在买新车就像是花二手车的钱。"——这是记者一位在中秋节前后回中国老家的朋友讲述的故事。
据这位朋友介绍,如今中国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,并不仅仅看重性价比,而是对产品质量和品牌满意度有显著提升。许多中等收入群体都能买到品质优良的车型,而这些电动汽车的售价却依然出人意料地低。可以说,是企业之间"内卷式竞争"与技术创新推动了汽车销售价格的持续下降。
![]() |
激烈的竞争固然导致部分企业陷入破产危机,但那些在竞争中幸存的公司却脱胎换骨,成长为称霸全球市场的跨国电动汽车巨头。典型代表是吉利汽车和比亚迪(BYD)等品牌。随着品质和价格竞争的加剧,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不仅便宜、且性能优异的高品质电动车。
纽斯频通讯社记者于9月中旬探访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的吉利汽车贵阳工厂,近距离观察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生态的转型。
与5年前记者在江苏南京采访上汽集团时相比,如今最大的变化在于工厂不再单纯强调产量,而是将质量、人工智能新技术及新性能开发置于首位。
在整车出厂前的最终检测平台上,还悬挂着横幅:"视质量为生命,全力以赴追求高品质。"
记者此行恰逢中国"十四五规划(2021—2025)"的收官之年。回想5年前,也就是"十四五规划"开局之年走访上汽工厂时的景象,如今的生产现场氛围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在新冠疫情动荡的五年间,"中国的制造与服务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。"十四五规划"中提出的"质量强国建设"目标几乎已全部达成。短短五年间,中国制造正加速向中国创造转变,"中国速度"正在向"中国质量"升级,产品也在向品牌化迈进。
正是在这一时期,比亚迪、吉利、上汽等中国电动车品牌席卷全球市场,令传统汽车强国惊叹。
中国政府在"十四五"期间重点推进以高效能、高质量为核心的新生产力结构调整。在政府宣布"建设质量强国"后,全国27.9万家企业设立了首席质量官(CQO),全面推进质量管理。
国家还通过"国家标准战略"驱动产业升级。仅在"十四五"就制定了1.3万个国家标准,标准开发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16个月。
以新能源汽车为例,相关标准的确立加速了智能环保电动车技术的提升。国家标准的建立不仅推动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提升,也切实改善了民众的生活质量。
目前,中国正为即将启动的"十五五规划(2026—2030)"做准备。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(10月20日至23日)预计将审议并通过《十五五规划建议》文件,随后将在2026年3月的全国"两会"上正式公布。
据悉,规划文件仍将重点聚焦高科技创新与高质量高效率生产力发展。可以预见,5年之后的中国,将再次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。
即便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与关税压力,中国的增长势头依然难以遏制。中国计划在"十五五"期间继续推动经济质的提升,维持约5%(4.5%-5%)的增长速度,并在"十六五规划"(2031—2035)结束的2035年,实现国内生产总值(GDP)较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。
"十四五规划"期间,中国已将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(初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)确立为中期目标。从当前的创新速度与企业发展势头来看,这一量与质并进的增长目标完全可实现。
专家预测,2035年中国人均GDP将接近3万美元。可以说,从"十五五"到"十六五"的十年间,中国将告别"体量庞大但效率低下"的传统制造业巨兽,迎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"智能巨龙"。届时,中国制造不仅以速度取胜,更将在技术与质量层面跻身全球先进制造业前列。(完)
韩国纽斯频(NEWSPIM·뉴스핌)通讯社